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。自从古代以来,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,这些迷思的综合称之为“星座”。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,在航海领域应用颇广。对星座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,不同的文明对于其划分和命名都不尽相同。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,直到1930年,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,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88个正式的星座,使天空多数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。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纪传下来的古希腊传统星座为基础。与此相对地,有一些广泛流传但是没有被认可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组合叫做星群,例如北斗七星。
在三维的宇宙中,这些恒星其实相互间不一定有实际关系,不过其在天球这一个球壳面上的位置相近,而其实它们之间可能相距很远。如果我们身处银河中另一太阳系,我们看到的星空将会完全不同。自古以来,人们对于恒星的排列和形状很感兴趣,并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。
现代八十八星座
现代星座中的50个由托勒密星座演化而来,12个由约翰·拜耳在1603年命名,7个由约翰·赫维留在1690年命名,14个由尼古拉斯·拉卡伊在1763年命名。到公元1922年,国际天文学会决定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,并成立了比利时天文学家尤金·德尔波特主导的第三委员会(IAU Commission 3);1930年,国际天文学会正式定义了这些星座的边界。在这之后,任何恒星(除了太阳)、星云、星系都精确的属于某一个特定的星座。
在现代88星座中,最亮的星座为南十字座;可见恒星最多的星座是半人马座,6等以上星数为101颗;面积最大的星座是长蛇座,为1302.844平方度,占到了全天面积的3.158%;而面积最小的南十字座仅有68.447平方度。巨蛇座是唯一不连续的星座,它被蛇夫座分割为头、尾两部分。
托勒密星座:
现在国际通用的星座是以公元2世纪托勒密的《天文学大成》所载的48星座为基础的,这48个星座被称为托勒密星座。除了南船座被拉卡伊分开为船底座、船尾座、船帆座以外,所有星座都保留在现代星座中。托勒密星座主要继承了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所著的星表,其中还引用了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巴比伦的观测记录。
星座列表:

四季星图如下:




不再使用的星座:
有一些历史上使用过的星座不再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承认,最后没有被采纳成为正式的星座,较著名的一个为象限仪座(现为牧夫座的一部份,象限仪座流星雨以它命名)。但是由于它们曾经被长期使用,我们仍然可以在历史书或者古星图中看到它们。以下是这些星座的统计:

中国古代:三垣四象二十八宿
中国古代把北极附近的三垣定为中官,而二十八宿实际上是自四象细分出来的,二十八宿以南的星区则称为外官,即“中官+四象+外官”。
三垣是指环绕北极天空所分成的三个区域,分别是紫微垣、太微垣和天市垣,而在环黄道和天球赤道近旁一周分为四象,四象中又将每象细分成七个区域,合称二十八宿。中国古代以太阴历纪年,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自转一周约为每月廿八日,因此每天经过一区的称为“宿”或“舍”。到了明朝末期,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,徐光启所编的《崇祯历书》参考欧洲天文学的数据增补了近南极星区的星官23个。
在中国的星象划分中“垣”、“象”、“宿”、“星官”是四个不同的单位,与现代88星座的划分方法完全不一样。
垣 enclosures
“三垣”是最晚形成的星区概念,皆有东西两藩的星,即围绕宫室的墙垣,故又可称为“宫”。象 symbols
有形象、象征之意,“四象”是最早形成的星区概念,后来演变成平面座标中的四个象限。宿 lunar mansions
又称为“舍”,专指二十八个特定的星官或其所在的天区,即“二十八宿”,其重要性相当于西洋的“黄道十二宫”。
要特别注意的是,在英文中“lunar mansion”一定是指某特定星官所在的“星区”,而非单一的星官。星官 constellations
与西方“星座”的意义较为类似,都是星象划分的最小单位,但中国的“星官”有时只有一颗星,而且对他们之间的边界没有作定义,两者的概念不同。
“星宿”一词与“星官”同义[4],只有用在二十八宿时,才可以等同于“宿”,两者意义有所不同,应避免混用。
“天官”有时指“星官”,但一般皆指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中的“五官”,即“五宫”,应避免混用。
三垣
三垣是天球北极附近的星象,分紫微垣、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天区,在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中统称为“中官”。

紫微垣代表皇宫,有37星官,共163星,丹元子《步天歌》称为“中元”。

太微垣代表朝廷,有20星官,共78星,丹元子《步天歌》称为“上元”。

天市垣代表诸侯,有19星官,共87星,丹元子《步天歌》称为“下元”。

四象
四象象征青龙、玄武、白虎及朱雀四灵兽,分别代表四季、四方。

二十八宿包括四象中最重要的28星官,有167星。在中国星象发展的历史最早,并且是逐步完备而成,但也因为年代久远,对于他是如何选定、划分,仍无一致共识。

青龙代表春季,有46星官,共153星,《史记·天官书》称为“东官”。

玄武代表冬季,有65星官,共371星,《史记·天官书》称为“北官”。

白虎代表秋季,有54星官,共291星,《史记·天官书》称为“西官”。

朱雀代表夏季,有42星官,共238星,《史记·天官书》称为“南官”。《仪象考成》无“天庙”、“东瓯”、“军门”、“土司空”、“器府”5星官,共57星。

近南极
近南极有23星官,共130星。因为中国地处北方无法观测,直至西学传入才有星官的划分

东方星官与西方星座
东西方星图对比见如下文章: